• 永乐大典(81-90)

    作者:解缙、姚广孝等 著

    出版时间:1959年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22,877卷(目录60卷,共计22937卷),11095册, [1] 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。 永乐元年(1403年),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,造福万代。宗旨是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”。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(规模147人),一年后修成《文献大成》,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,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,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(累计达3000多人),于永乐五年(1407年)定稿,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于永乐六年(1408年)才抄写完毕。 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,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,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,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,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。 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,史,子,集,天文地理,阴阳医术,占卜,释藏道经,戏剧,工艺,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。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 

  • 永乐大典(61-70)

    作者:解缙、姚广孝等 著

    出版时间:1959年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22,877卷(目录60卷,共计22937卷),11095册, [1] 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。 永乐元年(1403年),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,造福万代。宗旨是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”。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(规模147人),一年后修成《文献大成》,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,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,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(累计达3000多人),于永乐五年(1407年)定稿,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于永乐六年(1408年)才抄写完毕。 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,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,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,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,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。 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,史,子,集,天文地理,阴阳医术,占卜,释藏道经,戏剧,工艺,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。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 

  • 经验良方大全(内外十三科 验方五千种)

    作者:清黄统撰,王孟英续编 著

    出版时间:1959年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精岐黄之术,与陈疑泉、何藻屏、龚砥等人研讨医术,并搜集良方,集张仲景、徐灵胎、叶天士等六十九家良方,历二十载,积方上万,汇成此书。 成书于咸丰元年(1851)。 后因战事,原书散佚,由王孟英将其残本及亲身试验之方汇编而付梓,约四十万字。 

  • 永乐大典(41-50)

    作者:解缙、姚广孝等 著

    出版时间:1959年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《永乐大典》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、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。初名《文献大成》,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22,877卷(目录60卷,共计22937卷),11095册, [1] 约3.7亿字,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。 永乐元年(1403年),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,造福万代。宗旨是“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,至于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”。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(规模147人),一年后修成《文献大成》,但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,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 ,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(累计达3000多人),于永乐五年(1407年)定稿, 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《永乐大典》。全书于永乐六年(1408年)才抄写完毕。 《永乐大典》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,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,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,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,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。 《永乐大典》内容包括经,史,子,集,天文地理,阴阳医术,占卜,释藏道经,戏剧,工艺,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。《不列颠百科全书》在“百科全书”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为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”。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。 

  •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

    作者:徐大椿 著

    出版时间:刊于1736年 

    册数:1 册 

    简介: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里历代《本经》注疏中偏重阐发古本草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的临床指导著作。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从临床药用实效出发,推原古本草学用药物偏性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,使其返平的用药思路,本着阴阳五行、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,阐注《本经》药物四气五味、主治功效,并融会《内经》、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之精义于《本经》注解、发凡之中,昭示《本经》常用药物药性机理与用药规律,为后世医家叩开本草学大门,留下了发蒙解惑、拨迷归正的引航之灯。 附《药性切用》为药学专著,徐大椿著。全书共六卷,按草、木、果、菜等十六部,载药七十余种。每种药除记述性味、归经、功用外,尚对其他的药用部分及相类药物加以论述。同时每药多记述禁忌、炮制、产地或异名,同类药尚有功能、性味的鉴别等。全书资料广播,辨述精当详实,且多经验之谈,适合临床医生及初学中医者。 

  • 中国药物学集成

    作者:蒋成瑞 著

    出版时间:成书于1934年 

    册数:4 册 

    简介:书首列《国药禁忌表》、《方证索引》两节,后分总论、各论两部分。总论九章,分别题为《药物之功用》、《用药须按病情》、《用药须分时节地宜》、《药之补泻》、《用药之大法》、《药剂之配合》、《药物使用方法》、《药之服用法》、《药之制贮法》;各论收药四百四十二种,分《补养剂》、《健胃剂》、《发汗剂》、《下剂》、《吐剂》、《理气剂》、《理血剂》、《祛风剂》、《祛寒剂》、《解热剂》、《润燥剂》、《利尿剂》、《除痰剂》、《消化剂》、《收敛剂》、《驱虫剂》、《明目剂》、《消毒剂》、《变质剂》、《麻醉剂》、《兴奋剂》、《杂剂》二十二章,每药列别名、气味、形状、功用、制法、有毒无毒、用量、佐使、学说、处方等项简述。除选录各家论述外,间附己见。 

  • 孙氏医学丛书

    作者:孙鼎宜 著

    出版时间:初刊于1932年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共六种:《伤寒杂病论章句》、《伤寒杂病论读本》、《难经章句》、《明堂孔穴》(附《针灸治要》)、《脉经钞》、《医学三言》。 

  • 伤寒明理药方论

    作者:成无己 著

    出版时间:成书于1156年 

    册数:2 册 

    简介:本书分析了《伤寒论》之20首方剂,可谓开方论之先河,是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之著,将方剂学理论提升至一个新阶段。 

  • 本草便读

    作者:张秉成 著

    出版时间:光绪丁亥年 

    册数:1 册 

    简介:药学著作。四卷。清.张秉成撰。刊于1887年。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,参照《本草纲目》分为山草、隰草……等24类。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、二联或三、四联语以为概括,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。全书内容简要,便于诵读。 

  •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

    作者:王松堂;孙顺斋 著

    出版时间:光绪戊戌年 

    册数:1 册 

    简介:松堂号小楼主人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素喜收集医方,并仿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之义,凡有所见闻皆录之,取善者存之。积方千余首,于重刊《大生要旨》时刊出。但尚嫌收方不广,各症未备,又广为征集,得方千余首,精选实用有效之方,依前刊体例编成此书,约三万二千字,成书于光绪十九年(1893)。 分为妇科、儿科、内科、喉科、眼科、外科、伤科、杂治等八门。裁方约四百一十余首。 所收方剂以验方、秘方为主。 古方必有效者录入。每方简述主治,详述用法,主要方剂附加减法。方多简而实用,利于临床应用。 有光绪二十四年上海着易堂书局印本,一九三七年道德书局印本。 

  • 精校公余医录五种

    作者:陈修圆 著

    出版时间:民国三十年 

    册数:5 册 

    简介:该丛书包括陈氏《神农本草经读》四卷,《医学三字经》四卷,《时方妙用》四卷,《时方歌括》二卷,《女科要旨》四卷。 内容有对药物注释,医学源流叙述,各种常见疾病的证治及方解等。论理简明,选方实用。 以韵文歌诀形式阐述,易于记忆,便于流传。 

  • 改良精校济阴纲目

    作者:武叔卿 著

    出版时间:不详 

    册数:6 册 

    简介:关中武叔卿先生著女科第一善本-改良精校济阴纲目(民国石印),一函六册十四卷,主治乳岩(指乳腺癌秘方)、薜氏乳岩乃七情所伤、乳岩始有核肿、主治乳腺癌秘方、论求子治不孕不育、主治不孕不育秘方。内有多个治疗不孕不育秘方、多个治疗中风秘方。 

  • 大麻金子久医案全书

    作者:金子久 著

    出版时间:刊于1927年 

    册数:4 册 

    简介:医案著作。清末民初金久子久撰。刊于1927年。本书将所收作者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,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,记述分析较详。对重症、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,交待比较清楚。俾读者易于理会,可以有所遵循。 

  • 本草再新

    作者:叶天士著;陈修圆 评 著

    出版时间:民国八年 

    册数:1 册 

    简介:书前有《炮制论》、《药性总义》。正文收载药物六百十种,编次、内容多因袭《本草从新》,唯多《杂部》,药物种类则略有删补。 

  • 余氏医述(上/下)

    作者:钱罕 著

    出版时间:1928 

    册数:2 册 

    简介:全书所载文章基本上按发表于当时的《社会医报》的时间先后为序,在内容上无明确分类。其中既有关于废止旧医的提案,又有反映当时医界同仁反应的文章;有作者单独发表的论说,也有朋友同事间的信札。其中卷一之《时事感言》;卷二之《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》、《医学革命之真伪》等;卷三之《对于国医馆的我见》等较有代表性;卷四中主要收载作者的诗词作品,故称“外集”。可略见作者自1927年至1930年间的医学主张及理论论说。 

  • 平易方

    作者:叶慕樵 著

    出版时间:嘉庆甲子年 

    册数:4 册 

    简介:平易方又名《医学摘要》。方书。清叶慕樵撰。四卷。慕樵字香侣,武林(今浙江杭州)人。著有《万病治疗指南》。叶氏认为曹鞠庵之《本草纲目万方类编》记证广,收方全,分门别类,对后世裨益不小,但对医术浅薄者,则望洋兴叹,且峻烈之药。 

  • 重订本草从新

    作者:吴仪洛 著

    出版时间:不详 

    册数:4 册 

    简介:吴氏推崇汪昂《本草备要》,然谓汪昂“专信前人,杂揉诸说,无所折衷”,未免有承误之失,故重予编订。其编订在汪书基础上“因仍者半,增改者半”。共载药720种。分11部、52类。部类名称多与《本草纲目》同,惟编排次序有异。收药较《本草备要》多275种;每一药名下,收罗多种同类药品,增述个人用药经验。于药物产地、性状及品质等方面,多有发明。 

  •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(5册,共10册)

    作者:绶㧥 著

    出版时间:宋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书为现存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、病机的症候学著作。以《皇帝内经》为理论依据,分别论述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各科疾病的病因、病机、症候等。本书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,许多重要医学著作均以引用本书论点为依据进行阐发。宋代还将此书做为教授学生的课本来用。 

  • 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(5册,共10册)

    作者:绶㧥 著

    出版时间:宋 

    册数:10 册 

    简介:书为现存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、病机的症候学著作。以《皇帝内经》为理论依据,分别论述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各科疾病的病因、病机、症候等。本书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,许多重要医学著作均以引用本书论点为依据进行阐发。宋代还将此书做为教授学生的课本来用。 

  • 翠竹山房诊暇录稿

    作者:曹惕寅 著

    出版时间:1927年 

    册数:1 册 

    简介:全书辑录曹氏临证验案七十七则,病证涉及坠伤、失血、时痢、温疫、疟疾等临床各科 

107条记录,每页
条,跳转到第
资源列表